市場的底部是否已經確認,這是眾多股民關心的話題??v觀A股,歷史上的大底都經歷了殺估值,自購潮,政策底和信用底等,或許從這些數據和信息中,我們能獲取一些信息和答案。
A股歷次底部行情
根據盤點,A股市場上為投資者“公認”,且有很好盈利前景的歷史底部啟動的行情,大致有以下幾個:
1992年5月啟動的初代牛市;
1994年7月啟動的“333”行情;
1996年1月啟動的“512”行情;
1999年5月啟動的“519”行情;
2005年6月啟動的“世紀最大牛市”;
2008年10月啟動的“四萬億”行情;
2014年5月啟動的“成長股杠桿牛市”;
2018年10月啟動的“藍籌股牛市”;
雖然,這些底部并不具備嚴格的統計上的一致性。但總結起來,A股歷史大底通常存在以下特征。
A股歷史上的底部特征
01 估值中位數位于歷史低位
從歷史看,市場大底必有“估值底”,合理估值是支持市場長期走強的重要條件。
Wind數據顯示,歷史大底時,PE中位數都位于底部區域;截止到4月底,當前全部A股的PE中位數為25倍,與過去四次歷史大底時的平均估值水平(27倍)相當,具備低估值特征。
上證指數估值表
數據來源:長投學堂
02股票性價比超過債券
股票和債券之間具有一定的的蹺蹺板效應,通常股、債性價比是此消彼長。因此,可將兩者的收益差,即“FED估值模型”,作為衡量股債性價比的指標。
股債收益差=股息率 -10年期國債收益率
通常來說,當股債利差高的時候,股票市場往往具有較好的投資機會。
在過去股市歷史大底時,股票的吸引力都極為突出。如下圖所示,每當A股市場見底時,股債利差往往會達到階段性的頂點,也就是說,在這個時候持有股票的“性價比”是相對較高的。
數據來源:同花順
03基金大規模自購潮出現
基金大規模自購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市場底部轉向的積極信號之一。
包括今年在內,國內歷史上第三次出現基金公司集體自購潮。
A股的三次自購潮
第一次自購潮:2015年股災之際,大概有接近40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購旗下權益基金。
第二次自購潮:2020年初,受新冠病毒影響,A股遭遇大跌,大批公司宣布自救。
第三次自購潮:2022年第一季開始,隨著A股市場持續調整,越來越多的機構正加入自購大軍,其中百億私募表現尤為顯著。不少公募基金也紛紛發起自購。據同花順數據統計,截至5月19日,今年共有75家基金公司實施自購,自購資金合計為25.23億元。
市場主要參與主體也在用實際行動表明看好后市的立場,大規模的自購通常發生在市場大幅回調時,大手筆的自購顯示出這些基金公司對后市的信心。
04政策底來臨
在A股市場底部,政策利好往往打出組合拳。
回首過去4次歷史底部背后,均出現了“政策底—市場底”組合。
數據來源:數據寶
“政策底”后,“市場底”也隨之到來。以2019年的2440.91點為例,隨后大盤出現一波持續3年的行情。
05信用底夯實
從傳導邏輯看,信用周期領先于市場指數,并領先于盈利周期。當宏觀信用大幅擴張時,“脫實向虛”的錢會增加,股市的流動性較為寬松。這時底部會確定。
“信用底”領先于“市場底”
數據來源:Wind
根據Wind統計,自2005年以來,信用底的確領先于市場底,且近年來已縮短至1個月。
歷史不會簡單地重復,但總是驚人的相似。伴隨A股5月翻紅,6月收復3200點失地,似乎在印證著“光明或許會遲到,但從不缺席”的道理?;蛟S,耐住寂寞,才能守住繁華。在經歷一段難熬的至暗時刻過后,黎明終會來臨。
來源:本文源自證券時報、長投學堂、數據寶等平臺
股市很棒。當你絕望地離開市場時,市場悄然開始。當你充滿信心和確定性時,巨大的風險悄然而至,讓人措手不及!這個網站愿意努力做一盞股市的明燈,努力用心照耀全世界的投資者!這個網站每天堅持推文不容易。希望看完的朋友不要...
周一,滬深兩市出現震蕩調整趨勢,市場繼續處于低震蕩階段,大部分板塊下跌。在政策方面,近期支持股市復蘇的政策仍在出臺。周末,中國證監會大幅調整了融券制度,包括滬深交易所和北交所,同時發布了一些融券政策,大幅提高了融券保...
10月16日,兩市震蕩調整,創業板指數下跌。北行基金當日凈賣出64.77億元;其中滬股通凈賣出37.27億元,深股通凈賣出27.5億元。北行基金當日成交額1042.50億元,占a股總成交額的12.86%?! £懝赏ㄊ蟪山还伞 「鶕灰姿?..
1、北京市發布了人工智能算力券實施方案,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算力使用成本: 據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官方微博10月16日報道,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近日發布了人工智能算力券實施方案通知。實施計劃支持軟件信息服務企業和制造...
醫藥行業的反彈日本集采啟示錄第一階段:仿制藥積累期,通過仿制藥獲得快速增長。例如恒瑞醫藥,以前是做仿制藥的。第二階段:藥品全面收集,整個醫療指數減半,行業進入痛苦期。第三階段:重創新藥上市,股價上漲,國家支持創新藥紅利...
本文“A股歷史上的底部,都有哪些特征?”由壹米財經整理發布,歡迎轉載收藏,轉載請帶上本文鏈接。
免責聲明:【壹米財經】發布的所有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投資者據此操作,風險請自擔。部分內容文章及圖片來自互聯網或自媒體,版權歸屬于原作者,不保證該信息(包括但不限 于文字、圖片、圖表及數據)的準確性、真實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時性、原創性等,如有問題,請聯系我們!